《轻合金加工技术》
科技期刊如何应对网络化的挑战
发布人: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:2008/12/4 11:18:23 浏览次数:1907次
【字体:
】
科技期刊如何应对网络化的挑战
文/王晓峰 来源:中国期刊网
第12届京津沪渝主编/社长研讨会今天在上海火车站旁边的新梅华东大酒店举行,我不是主编也不是社长,但因为离得不远况且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,就一大早赶过去了。今天总共有8个大会报告,内容都非常精彩,报告人大部分是国内传媒界的精英,一天下来感觉收获甚多。
上海科委主任陈凯的报告是“科技期刊与科技发展”,他主要从政府科技发展、文化发展的角度,结合十七大有关科技发展的论述,对上海科技期刊的现状、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详细的说明。同大会主席所言,大家很少能在行业会议上听到政府方面的有关信息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我国在媒体方面的体制改革进行得比慎重,而实际上有关的改革也在悄然进行着,如陈主任明确提到了正在进行的期刊退出机制、协同发展机制、合作开放机制和科学评价机制。退出就是淘汰不用多说;协同发展就是区域内期刊的合作发展,对于发展健康的期刊(群)采取鼓励的措施,而发展缓慢不死不活的期刊通改变主办单位,与同领域强势期刊合办,优化刊号资源;合作开放,就是寻求与国外期刊的权合作。上海共有科技期刊366种,超过2/3的依附于各种团体、研究所等,没有独立的人,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期刊的发展。另外与全国其他地方类似,上海科技期刊领域有较强的编辑队伍、专家,但缺乏期刊经营人才。另外上海缺乏Nature、Science类的大刊,当然这不是上海一个地方的问题。在报告陈主任还提到以应用为主,体现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。听完报告,让人对科技期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、地位有了全面的认识。
《数字书馆论坛》主编兼万方市场营销与运营规划总监张秀梅女士的报告是“我国科技期刊字出版运营模式思考”。张女士有着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,特别是对数字化出版有着深刻的认识。她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什么是期刊的网络化这个看似普通的命题。网络化的含义实在是太广了,它深深地影了科技期刊、期刊社的发展。面对网络化做好准备则网络与期刊双赢,期刊发展没有起色则网络化也不会是救世主。她提到了目前科技期刊的信息孤岛,SWOT分析,PDCA循环。时间有限,她的报告最后草草收场,但是其中透露出的新媒体的冲击力、给媒体人带来的狂热兴奋却是挥之不去的。
第三个报告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兼故事会》主编何承伟的“世界期刊发展”。由于设备故障,他的ppt没有打开,但这却给了他更广阔的发挥空间。他首先说编辑要能够从期刊中走出来,看看自己的期刊在世界上、国内、领域内的地位。他也提到了网络化,但是他指现实的发展证明网络不会取代期刊,如同电视没有取代广播。网络的大信息量让人无所适从,很多信息真假难分,而做为传统媒体的期刊它的权威性却是得到承认的。同时,海量的信息带来了社会对编辑的需求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物质消费不断得到满足,而精神消费也将成为受关注的重点,中国将处于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期。在国内期刊属于文化产业,而在国外期刊属于创意产业,这种划分突出了期刊编辑工作中创新的重要性。创新也是中国文化业发展的瓶颈。图书出版的意识用于期刊,使每期期刊都有一个主题,将有利于期刊的出版。另外,期刊要有服务读者的识,注意语言、发现形式的大众化。(这可能与科技期刊有些区别,但这种服务意识是正确的)。做杂志要注重内容的独创性,而且要进入同类杂志的第一团队,无论这个领域有多小。做期刊应该明白这么一个隶属关系:文化(创意)产业--出版业--杂志--心竞争力。
下午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》编辑部主任淑君女士的报告是“办好行业学术会议 促进学术期刊发展”讲述他们以学术会议为契机促进期刊发展的经验。她特别指出了办会议的禁忌:内容组织好,学术会议不能成为休闲游;维护学术声誉,不能以赚钱为目的;正确处理公司赞助,学术会议不要办成产品展示会。这给当前学术会议不学术的现象敲响了警钟。长海医院《中西医结合学报》杂志社主任周庆辉在“加入国际数据库 提高期刊知名度”指出提高期刊的知名度要注重与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的合作、办好期网站、申请DOI号、加入CROSSREF。这对于我们办刊(特别是COL)非常有借鉴意义。
期刊动态